探索产业合作新模式重现茶马古道新繁华
一、基本情况
为深入推进对口支援工作,持续推动萧山、康定两地全方位、宽领域、深层次交流合作,充分发挥浙商群体的产业优势、市场优势、技术优势、资本优势,萧山区坚持“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的产业合作方式,落实杭州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推动对口工作由单向输出向双向合作转换,立足康定产业结构特色,积极引导民营企业家赴四川投资产业,助推经济发展。在萧山区牵线搭桥下,杭州农业龙头企业计划投资3.2亿元,在康定市建设万亩高原有机茶项目,投产后预计年增产值不低于1.2亿元,年增利税不低于1600万元,实现人均增收4000至5000元。
二、做法与成效
一、深入调研,精准把脉。浙江省驻甘孜工作队康定市工作分队会同当地职能部门进村入企开展广泛深入的蹲点调研,分析当地经济领域发展的痛点、难点与短板,把脉未来发展方向。经多次实地调研走访,发现康定农牧业存在以下短板:一是发展基础依然薄弱。康定农牧业产业化发展起步较晚,受地形和气候等自然环境影响较大。以折多山为界,康定折西地区处于高原地带,自然环境较为严酷;折东地区虽气候条件较好,但耕地位于半高山,立地条件较差。二是农业产业化水平不高。全市农业生产整体上仍处在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的初级阶段,生产聚集区较少,产业链条短,标准化管理水平不高,优质农产品市场占有率不大,冷链储藏、科技服务、市场营销等社会化服务体系也不健全,小生产与大市场不相适应的格局没有明显改善。三是经营主体培育不充分。尽管全市有涉农龙头企业22家、农民专业合作社400余家,但一半左右的合作社运营不规范,处于空、闲、散状态,以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为主,合作经营、企业经营、集体经营发展步伐缓慢。四是“如何种好地”问题突出。农民受教育程度较低,科技文化素质不高,对现代农业经营理念和技术掌握不够,“有文化、会经营、懂技术”的新型职业农民明显短缺。
三、经验启示
因地制宜,靶向施策。“发展一个产业、带动一方经济、富裕一方百姓。”工作分队立足康定产业结构及产业特色,化“输血”为“造血”,抓实两地产业合作。作为历史上茶马古道的要冲,康定是茶马互市的重要驿站和贸易地,却没有茶叶这一产业。以茶产业为合作方向,不仅填补产业空白,增强了康定产业竞争性和辨识度,更是对习近平总书记对于安吉县“白叶一号”“吃水不忘挖井人,致富不忘党的恩”重要批示的延续与传承。
抢抓重点,精准施策。工作分队与康定市职能部门各司其职,以育龙头、建基地、搞加工、创品牌、促营销为重点,以万亩有机茶种植基地建设为目标,第一时间组织要素保障部门就基地落地进行专项研究,深度谋划整合方案,建立领导小组例会和日常联席会议机制,层层落实责任,形成攻坚合力,全力以赴跑出大干快上的加速度,干出实实在在的新成效。
有机结合,综合施策。高原有机茶项目以“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集群发展为路径,以托管寄养、联耕联种等为合作生产方式,进一步提升了康定市小农户组织化程度,充分利用特色产业为主导,延伸拓展相关产业链条,不仅能解决康定市劳动力就业,还能有效带动区域经济发展。